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80-1805
例如,数字经济重要生产要素是数据。网络外部性让头部平台企业容易利用数据优势形成垄断,也使得这类公司愿意以长期亏损为代价抢占市场。数据是用户享受“免费”服务付出的对价,也是企业用来获得垄断地位的筹码,在未来创造价值的资源。一旦这种优势地位形成,市场格局就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在被叫停的银行互联网存贷款业务中,大量处于信息资源弱势地位的中小银行向掌握数据的第三方平台支付大量导流费,自身获客能力下降,无异于饮鸩止渴。
以下为实录:
——在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主题演讲
尚福林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离不开数字技术。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我国金融业一直是技术创新的积极实践者和受益者。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步伐还将加快,必将全面提升和深化金融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借此机会,我就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与科技的关系,谈几点看法。
各商业银行在电子化建设上的投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如果把银行网点看作一个缩影,经历从配备计算机、ATM自助机具到今日布设各种智能终端、甚至是5G虚拟营业厅的发展过程。这些都是金融科技的见证,也为金融创新活动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
三是在行为习惯上,以支付为例,很多人说第三方支付颠覆了用户的支付习惯。其实,这种变化从金卡工程时就已开始。当时提出的目标是用10年左右时间,在城市人口中推广普及金融交易卡,实现支付手段的革命性变化。
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金融科技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果,与行业多年来的探索创新密不可分,总体是符合我国国情与客观规律的,也为进一步利用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推动金融服务数字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基于数据信息的优势。中小企业贷款难,很大程度上是信息不对称和取得信息的成本过高。反映企业真实状况,提供可靠信用信息,可行的办法是建立互联互通的跨部门信用信息系统。目前,在一些地方,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一些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的银行,利用自己掌握的电商交易数据、社交行为数据,为用户“画像”,也拓宽了自身客户群体,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二是更新中后端管理。依靠数字技术赋能,审批、风控等信贷流程能够实现数字化、线上化。传统的贷款审批流程,是客户申请提交人工审批。现在可能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怎样适应数字技术特点,优化审批流程,需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整体水平。
再如,在一些金融创新活动中,金融消费者身份、交易、消费、社交等信息被大量收集用于判断个人信用,匹配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信息泄露、信息欺诈等问题比较突出,同时还引出了数据所有权、数据安全等数据治理问题。这既是技术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而用户隐私、算法公平等问题,则还涉及伦理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社会效应。这些都需要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中不断探索完善,加以规范。
分析相关风险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类所谓的“金融创新”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违背金融业要求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基本原则,追求迅速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追求短期暴利。二是违背不同金融业务防控风险的基本要求,没有风险准备或没有风险防范措施。三是意图通过跨市场、跨行业经营,多头套利,最终使多重风险叠加。
<p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top: 0px; padding: 0px;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justify; word-break: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max-width: 100%; color: rgb(47, 47, 47); text-indent: 2em;" white-space:normal;margin-bottom:0px="" !important;text-indent:2em;"="">在积极推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要始终清醒地认识,金融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基本关系没有改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改变,金融要始终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行业基本特征没有改变。要坚持金融行业的基本规律,促进金融同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加快融合,实现金融在新兴技术加持下的稳定健康发展,为数字经济增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