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80-1805
“有光的地方总有影子,数字技术在创造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在4月21日举行的首届数字金融反欺诈峰会上,一语道破数字化时代金融反欺诈的现实意义。
“严峻形势之下,反欺诈刻不容缓。如何在保护数据安全,确保数据合规的前提下,打击金融欺诈,实现金融科技的守正创新,这是金融科技的攻坚方向,更是关系着整个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何平教授在开场时一席话,点出了金融反欺诈的极端重要性。
在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金融机构来自互联网端信贷需求激增、信贷平台涌现、信贷产品林立,多头借贷现象也变得愈发严重,这不仅让金融机构防不胜防,也给小微企业融资增加了障碍。
此次峰会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行,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银联数据、新网银行共同举办的峰会活动,正是集合了产学研及司法实践的各方力量,以数字金融视角,不仅要寻求破解之道,更是着眼于探求长治久安之道。
与会的监管部门代表、行业专家学者、金融机构领导、金融科技企业代表,大家就技术前沿、一线实践经验、风控难题、数据安全等各个角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分享与交流,共同打赢数字金融反欺诈这场硬仗。
金融反欺诈迫在眉睫
峰会主持人、新网银行副行长、首席信息官李秀生在发言中表示:目前电信诈骗持续高发,数字金融业务蓬勃发展,电信诈骗与恶意多头借贷叠加。尤其在国家大力打击电信诈骗、展开断卡行动的过程中,不少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作为防线的金融机构,如何扮演好老百姓(64.17 +0.25%,诊股)钱包守护者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来自国家反诈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网络贷款、网络刷单、冒充公检法、“杀猪盘”、冒充客服退款等5类诈骗手法,是目前发案量最高、损失金额最为巨大的高发骗局。
对此,公安部打电诈专家、公安部特聘刑侦信息化专家、国家反诈中心断资金专班负责人杨琛在发言中提到:在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面前,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和应对措施,在实践中显得苍白无力、漏洞百出。
杨琛也就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事先,对金融机构要有一个源头管控,你的客户的身份识别等前置防范,都要真正落实到实处;事中,建立一套针对新型犯罪行为的风控模型;事后,要有一套相关的责任追究机制,真正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显然,做好现阶段的金融反欺诈,用最高要求、最严标准来应对各种新型欺诈手段,给不法分子以雷霆之击,不仅关系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品牌与信誉,也是承担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更是在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攻关克难,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首先就是要在思想认识上提高站位,并建立全流程、可追溯的数字化风控手段。
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金融反诈离不开政府支持和行业协助。工信部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吴震介绍了团队在金融反诈和金融风控方面的探索成果。
银联数据副总裁洪宇高则通过介绍行业联盟的合作实例,展示了若干共建共享数字化风控共享平台方面的实践,包括以客户实时多头借贷防范为目标的实时多头联盟平台,以不良资产处置为目标的催收联盟等。
推动金融技术进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数字金融论坛主席、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杨再平则从另一个视角阐述:欺诈与反欺诈就是一场不停的“道魔斗法”,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也推动着金融技术的不断发展。杨再平也给出了七大指标:标准化、数字化、线上化、征信化、区链化、共享化、智能化。
毫无疑问,银行处在金融反欺诈的第一线,也是各种风控理论和新技术应用的主战场。
新网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徐志华从就大量业务运营角度,讲述了在数字信贷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真实诈骗案例,包括有网络注销,杀猪盘,公检诈骗,刷单兼职,招转贷等等。
“没有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当前的技术不能解决的难题。”徐志华认为,未来需要聚合全行业的力量,运用更多的数字技术来共同处理金融反诈问题。
数据安全是行业痛点
事实上,无论是新型电信诈骗,还是互联网“灰黑产”的“撸羊毛”,都跟个人隐私与数据泄露息息相关,没有数据安全,就没有金融安全,更谈不上金融风控。
因此,筑牢数据安全的强大防火墙,解决数据安全上的短板,在安全可控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共享,就成为业界关心的重要问题。
在峰会的圆桌讨论环节上,来自民生银行(4.86 -0.21%,诊股)、南京银行(9.55 -0.21%,诊股)、新网银行、上海银行(8.30 +0.48%,诊股)的一线从业者,就金融数据安全的可防、可控,用技术创新手段来强化用户个人隐私保护,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事业部副总经理贾凤军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需要做好联防联控,进一步共享技术、数据和经验,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
“比如,很多年轻人没有征信,银行覆盖不到,因此就大数据而言对银行来说是一个弱项。银行要做大做强,合规的底线要守住,然后把大数据这个弱项能力补上。”对此,贾凤军建议,全行业应加强联防联控和数据共享,这方面的应用场景前景广泛。
“这两年我们更多偏向于做联合建模,因为我们的产品和客群不一样,通用模型的风险评分和游戏规则,很难到一个层面来使用。通过部署一些多方的安全数据平台,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痛点问题。”
南京银行数字普惠总经理朱正祥从系统性整合多方安全计算技术这个角度入手,进一步聊到了共享实践的具体途径,同时也阐述了一些痛点和难点,比如在国家规范APP信息采集的大背景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何能保证用户数据的可信、可靠、可追溯,这需要全行业更多的实践探索。
对于这个业内共同关注的热点,新网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徐志华还在论坛现场形象化演示了多方安全计算原理,让与会者对艰涩复杂的金融模型和技术理论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他介绍道,基于跟银联数据的平台合作,来解决新形势下安全共享数据、基于数据安全共享的风控技术等难题,也取得了不错效果。
相比其他几位同行热衷讨论纯技术问题,上海银行零售业务事业部风险负责人刘丽玥则重点总结了金融数据共享的几大原则,包括合法合规尊重隐私、分类施策分级管理、可用不可见和最小化原则,做到全链路完整管理,进而实现数据安全共享。
通过此次对数据安全与共享安全的圆桌讨论,与会者对商业银行发展数据共享有了共识,那就是企业需要提升自身数据应用能力,需要进行开放的行业合作,数据合作应该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三方场景成为短板
如果把金融反欺诈看成是一个水桶,从场景金融和消费金融的实践来看,第三方场景往往成为短板,甚至出现系统性风险,要如何解决这一短板,就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力。
在本次论坛的第二个圆桌讨论环节,就以“金融业务线上化的风控破解之道”为题,邀请了广汽汇理、厦门国际银行、盛银消费金融、融360 等企业的负责人,分别从汽车金融业务、银行普惠金融、多头借贷、服务小微等多个领域,分享了从传统线下模式转移到线上业务开展的种种变化和遇到的问题。
解决多头借贷问题成为各方的焦点话题。广汽汇理CRO曾朝希直接表示,看到新网银行跟银联数据有一个很好的多头解决方案,也希望鼓励自己行业协会的企业来共同参与。
厦门国际银行风险管理部卢旭则坦言,对于信用贷秒批秒贷的场景下,营销成本低,可批量化广撒网,是导致恶意多头大量出现的重要原因。盛银消费金融CRO郑宏洲则分享了更具体的一些多头场景,并对多头数据的精准获取上提出了一些见解。
此外,融360 CEO叶大清分享了他对使用金融线上业务来服务小微企业的心得。在他看来:从信用卡实践来看,面对多头借贷的难题,算法对于反欺诈模型,尤其是申请期和交易期,银联数据就非常有用。从他在湖南、海南、浙江等地的农村调研来看,对于村级的小微企业和信用数据,目前看还是一个尚待挖掘的蓝海。
圆桌论坛与会者的共识是:中国金融线上业务正在蓬勃发展,但同时线上业务正给电信诈骗和恶意借贷带来新的入口,必须依托司法力量,智能技术手段、整合透明化数据等手段来切断欺诈。总之,金融机构必须不断迭代提升自身风控能力,才能应对全新挑战。
最后,随着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都越来越依赖于线上流量,道与魔的斗法还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从业者一起,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整合资源、群防群控,保证数字化转型的大道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