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80-1805
对公(公司金融业务)与零售(个人金融业务)此消彼长。4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四大国有银行中,新增对公贷款投放4.20万亿元,占银行业全部对公贷款投放的比重超1/3。
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也出现大幅分化。中信、民生对公收入下降,招行、光大、平安银行等对公收入较快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被银行业界称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对公业务收入超过民生银行,成为对公业务收入、利润最大的股份制银行。
不过,除工行、建行对公业务收入分别增长4.39%、7.60%外,中行、农行2020年对公业务收入下降,建行、农行对公业务利润也出现大幅下滑。农行对公业务利润大跌近30%。
分析中行财报,对公业务收入下降主要是对公贷款利率去年大降18BP。具体来看,2020年,中行在内地的公司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68.33亿元,同比下降0.48%。中行的对公业务的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均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4.44%、7.71%。中行财报称,去年净息差为1.85%,同比下降4个基点,主要是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以及美联储降息等因素影响,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其中,中行的对公贷款平均利率4.27%,较上年大幅下降18BP;而个人贷款平均利率4.88%,较上年增加4BP。
不过,在去年降息的环境下,工行、建行对公业务收入仍保持了增长,分别达4033.71亿元、2843.93亿元,增速分别是4.39%、7.60%。工行、建行公司类贷款平均收益率4.23%、4.12%,分别下降25BP、29BP。
股份行对公排名:招行对公收入反超民生
值得注意的是,被银行业界称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对公业务收入超过民生银行,成为对公业务收入、利润最大的股份制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利润仅51.78亿元,远不及宁波银行对公业务58.75亿元利润,也不及渤海银行对公业务56.62亿元利润。究其原因,平安银行2020年对公贷款投放新增953.73亿元,与渤海银行对公贷款新增929亿元相差无几。
招行2020年度对公业务收入、利润成股份制银行第一。该行批发金融业务净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均出现快速增长;批发金融业务税前利润507.67亿元,同比增长12.70%。一位招行相关人士表示,招行近年来反思零售业务占比过高的问题,因而加大了批发金融业务方面的投入,补足对公业务短板。招行行长田惠宇去年也表示,目前招行零售占比超过55%,该行此前提出的五年规划大概在60%左右,但这次疫情也让招行重新思考战略定位、战略规划的适当性。
此前,一位华南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零售业务的“天花板”是对公业务,大部分银行零售客户主要来自对公业务,也就是对公客户的代发工资客户。虽然线上理财、线上贷款发展最快,但代发工资仍然是个人客户第一大来源。问题在于,国企、大型民企等优质客户大头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放贷、营销能力跟不上,这部分优质对公户衍生的个人客户,就成了股份制银行的短板。
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因小微金融特色而一直居于股份行对公业务之首。不过在2020年,民生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3.09亿元,同比下降36.25%;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加快问题资产处置节奏,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其中贷款拨备计提同比增长26.52%,贷款拨备消耗同比增长31.77%。
2020年,招行、民生、中信、光大、平安、浦发的公司类贷款平均收益率分别是3.98%、4.84%、4.84%、4.69%、4.11%、4.27%,分别较上年下降36BP、42BP、35BP、28BP、14BP、60BP;对应零售端贷款收益率分别下降18BP、42BP、16BP、5BP、8BP、53BP;仅兴业银行公司类贷款平均收益率4.40%,下降31BP,但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增加32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