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80-1805
3月24日晚间,中信银行发布了2021年年报。方合英行长在年报致辞中表示,过去一年,中信银行秉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信念,主动进化革新,尽可能抓住这些“不确定”带来的有利机会,全力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方合英行长的年报致辞全文——
2021年,“不确定”是这一年的主题词,也正是因为“不确定”,才有了更多“新可能”。
面对来自疫情的冲击、全球“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波及、国内经济降速换挡的影响,凡此种种挑战,我们秉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向着既定目标奋楫笃行;面对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5G技术的加速演进、“元宇宙”概念的新风盛起,凡此种种机遇,我们秉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信念,主动进化革新。我们尽可能抓住这些“不确定”带来的有利机会,并将“不确定”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全力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在董事会领导下,管理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强力推进市场化改革,我们在战略层面谋划了一些大事,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解决了一些难事,在赋能一线经营方面办成了一些实事,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在建设“价值银行”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这一年,我们以高价值创造为主线,惟愿成长的果实更加丰硕。价值创造的路上,我们尽可能把“蛋糕”做得更大,也尽可能让价值创造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2021年,中信银行营业净收入突破2,000亿元,净利润跨越500亿元,增速创近8年来新高,ROA、ROE迎来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同比双升。我们欣喜地看到中信银行正在上升通道中阔步前行,这是多年来踔厉深耕的结果,更是得益于广大投资者一直以来的支持。
我们始终心怀感恩,继续加大分红力度,让投资者共享经营成果,计划分派现金股利近150亿元,为上市以来最高。与当期效益相比,我们更加注重积累长期价值的创造能力,“谋远、谋好、谋快”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不遗余力地推动“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转型,千方百计地“稳息差、拓中收、去包袱、做客户”,就是为了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力求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不断积累内生发展动力,努力成为一家“令人尊重、有口皆碑”的价值创造银行。
这一年,我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惟愿深埋的根系更加坚韧。基于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我们坚定实施“资产质量管控、客户拓展和深度经营、重点区域发展”三大攻坚战,进一步夯实行稳致远的基石。2021年,随着“控风险有效、促发展有力”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纵深推进,不良处置和重点风险化解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实现了不良贷款11年来首次量率“双降”,资产质量趋势不断向好,拨备覆盖率达7年以来最好水平。与此同时,客户经营也迎来新的突破,对公基础户和有效户分别增长3.29万户和1.70万户,是上年的1.8倍和2.3倍;零售贵宾客户破百万户,信用卡发卡量突破1亿张,成为“亿级”股份制发卡行。
数字背后,是所有经营机构的共同托举。我们坚持赋责、赋权、赋能并举,持续深化分支机构“一行一策”,更好地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相匹配,全力提升战略支点行和重点区域行的价值贡献,让有限的资源去向最需要的地方,让全行的发展鼓点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让托举的力量成就更大荣光。
这一年,我们以高科技驱动为引擎,惟愿向上的动能更加充沛。与时偕行,道在日新。一直以来,我们把构建“一流的科技型股份制银行”作为目标,举全行之力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作为一名“老中信”,我见证了中信银行由科技年投入不足20亿元、总行端科技人员不足300人,向年投入超70亿元、全行科技人员规模近4,300人的跨越式发展。这不仅是时代进步下的历史必然,更是中信创新基因传承下的主动进化。去年,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在加速推进,全面深化数业融合与数技融合,财富客户旅程、对公数字化营销平台、全面风险智慧管理平台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落地。
不久前,我们还完成了科技条线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大数据中心,形成“一部三中心”的架构体系。从技术应用、模式创新、流程再造到组织重塑的系统性变革,在中信银行内部已经全面铺开。这一切的变革,都是为了在以科技为主导的高维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以极致赋能让我们的客户体验到“更加懂你”的服务。今天,很幸运我们能与众多同行携手共建金融科技这片蓝海并走在前沿;未来,“以科技引领业务、以科技驱动创新”仍将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建立更敏锐的用户感知能力,弥合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鸿沟,让我们的服务更加易得,让更多的金融资源惠及民众。这样的诗与远方,激励我们在金融科技道路上继续进阶发力。
2021年,我们在充满变量的环境里努力向上,始终相信“越向上,越有光”。之所以信念如磐,始得于初心如炬。伴随中国经济而兴的我们,始终铭记金融天职与使命担当,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国家经济建设和金融改革的大潮,更好地做国家战略的坚定践行者,做实体经济的忠实服务者,做有责任有温度的企业公民。这份价值坚守薪火相传,已成为中信银行向光而生的不竭动力。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2年,中信银行已迈入自身发展的第35个年头。我们深知,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百年老店”征程上,在服务国家经济、服务人民大众的道路上,我们才堪堪起步,还有许多未知挑战,我们肩负的责任与承载的期待还有很多。责重山岳,唯有拼搏。35岁,风华正茂,我们将秉持初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征程锐意迅跑。
站在“两个百年”历史关口,中国商业银行正经历着新一轮的转型变革。我们看到,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特点日益鲜明,全社会储蓄、金融资产结构乃至整个社会财富格局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国民财富管理需求将日趋旺盛。我们也看到,“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定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类似这样的新理念、新变革,正在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颠覆性重塑,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也随之改变。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经验思维”到“数据思维”,从“传统营销”到“智慧营销”,一切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一定会在这些战略新兴领域进行角逐,同时也将是一场特色化与差异化经营的大比拼。
新发展呼唤新作为。面向未来,我们决心以“归零”的心态重新出发,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以“奋进”的状态策马实干。“强核行动”就是我们新的宣言,也是我们播下的新种子。我们将更好地依托中信集团综合化平台,进一步发挥“1+1>2”的协同优势,努力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打造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内核”。我们将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境界,加快培育具有中信银行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赛道跑出中信“加速度”,在新的领域筑起中信“护城河”。
我们将以陪伴建立信任,全面打造财富管理品牌优势。信任源自陪伴。正是35载的用心陪伴,才形成今天中信对公近百万户,零售逾亿户的庞大客群;正是客户的长久信任,才促使我们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财富管理的大时代已奔涌而来,“中信幸福财富”的品牌正全面升级,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以更加专业的服务为客户财富保驾护航,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我们将更加关切金融消费者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财富管理需求,围绕客户“人-家-企-社”等多维需求,用“客户旅程思维”打造更加极致的客户体验,通过平滑收入曲线与支出曲线的错位,让客户在人生各个阶段、各个场景中都能享受到有温度的服务。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中信集团综合竞争优势,致力于成为“客户首选的财富管理银行”,打造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新零售体系,全面提高零售业务盈利贡献,开启中信新零售增长第二曲线。
我们将以创新锻造实力,全面打造资产管理产品优势。在追求价值银行的路上,我们始终将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摆在突出位置。我们深知,“净值化”时代下,更多的将是产品的比拼,背后彰显的则是强大的投研与投顾支撑。我们集合中信系高水平的研究力量,着力打造专业化投研生态圈,目的在于用专业的力量全面驱动资管产品创新,打造丰富产品货架。我们并不满足于仅仅构建覆盖各类风险偏好的全产品体系,更加关注产品供需匹配过程中的“稳态”和“敏态”:一方面尽可能降低净值波动对客户体验的影响,让财富“稳中求进”;另一方面尽可能打造多元化线上渠道和丰富场景,让产品供给“敏捷精准”。“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使命本源让我们未敢懈怠,我们相信,中信联合舰队强大的资产端与中信新零售体系庞大客群的资金端,二者势必会在资产管理的催化下迸发出新的火花。
我们将以专业洞察需求,全面打造综合融资服务优势。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和“产业全覆盖”的独特优势,是我们做强做优做大综合融资服务的强大支撑。在“金融脱媒”与“去中介化”的趋势下,我们将加快布局资本市场业务,努力整合各种融资渠道和产品,综合运用“商行+投行”“股权+债权”“境内+境外”“批发+零售”等模式,实现由传统“信用中介”,向聚合型“服务中介”的升级蝶变。
同时,我们希望借助中信集团在实业领域多年深耕的宝贵经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洞见,更好地赋能客户发展,实现“利他共赢”,让“不止于金融”的服务不断延伸。犯其至难,图其至远。这是一个属于奋进者的时代,做正确且有长远意义的事情,尽管辛苦,却是更大的进步。忠于初心、奋发有为,“强核”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2022年,“不确定”仍将延续,但我们始终如一确信,只要心中有光,脚下便有路。向光,认真生长。相信,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