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80-1805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十四五”时期金融标准化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此时推出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不仅是“十四五”时期设立阶段性目标的“基本动作”,更是在新发展理念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金融标准化建设亟待提速。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金融数字化转型向更深层次推进,场景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高效金融服务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数字化时代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金融领域更容易产生业务、技术、数据、网络等多重风险的叠加,金融标准化体系建设变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另一方面,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也对金融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以标准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可以助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也有助于夯实金融业监管能力,筑牢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上述背景下,“十四五”时期成为金融标准化事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笔者认为,应顺应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推动金融标准体系发展更均衡更充分,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正是瞄准了上述方向,围绕助力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支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领金融业数字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标准的发展方向。
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金融标准化要适应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要求,强化对新技术应用的规范引导作用。标准绝非创新的“枷锁”,而是有序发展的前提。实际上,在标准不明、数据不规范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近年来,金融科技在提供广泛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潜在风险。金融标准化工作要更有效地适应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在数字时代发挥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助力打造风险可控的数字时代金融服务。与此同时,金融标准化自身也要加速数字化变革, 更加敏捷智能地适应金融业发展需求。
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金融标准化要顺应新发展理念,助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例如,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做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和规划,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功能,成为金融业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正是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支柱之一。下一步,应遵循“国内统一、国际接轨”原则,建立健全一套严格、明确、细致、可操作的标准。在统一标准下互动、决策、监督、披露、统计和评估,规范绿色金融业务,促进绿色金融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金融标准化工作要发挥好对监管的辅助作用。长期以来,标准一直是监管的辅助手段。正是通过各项标准的确立,行业才有规可依,监管才有矩可循。未来,要完善金融监管数据标准,制定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实时监管数据采集、计算、分析中的应用标准,筑牢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提升对市场风险的监测和异常交易行为的识别能力。此外,还要加强研究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标准,支持建立创新产品纠偏和暂停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标准,提升金融风险防控水平。
“无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是各项金融工作推进的基础。随着《规划》的发布,“十四五”时期的金融标准化工作已经有了明确方向。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于金融标准化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推动金融标准化与经济金融各领域融合,为金融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