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华认为,银行数字化具有动态多变的特征,数字化没有明确的目标,热点和技术是不断变化的。这个过程中会有无形的损耗,所以敏捷就显得尤为重要。已经落后的银行在动态多变的数字化转型当中永远都会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全球金融业数字化进程都在不断加快。杨涛表示,其中既有美国依托于市场自发的数字化改造过程,也有类似于欧洲监管部门重点在推的,我国持牌金融行业也逐渐体现出一些特色。他举例称,“保险业的数字化进程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过程,早期强调的保险信息化,再往后保险线上化,再往后强调的是保险全域数字化改造。保险最核心就是风险定价,与之相应的一系列的理论变革和实践变革结合在一起,对于保险业的冲击也是非常突出的。”
杨涛说,“无论是金融信息化、电子化、还是数字金融,归根到底都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以及全面的重构带来效率、效益的全面提升。从早期的提法到现在数字化的提法,数字化改造的范围、深度、广度越来越突出,乃至于追求全面的重构。”
杨再平表示,“总之,面对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浪潮,对新的成熟的技术挑战,我们要有紧迫感,要全方位加速的弃旧图新,把精神损耗和无形磨损降到最低限度。”
聚焦到银行业来看,既有整个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特殊性问题。杨涛从三个典型路径进行了剖析。第一是技术驱动的路径。着眼于新技术的应用,构成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与之而来的问题是依托于技术应用能否真正解决现有的矛盾和痛点,是不是为用技术而用技术,技术带来的巨大的改良作用是有限的。
对于银行的数字化监管,程华表示,银行业是强监管的行业,强监管对银行来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强监管之下的准入门槛高,短时间内受到外部的冲击相对较小,给了银行时间和空间进行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对数字化的监管也是新事物。从全球来看监管是落后于银行的业务创新,监管政策的不断变化给银行业数字化带来了一些挑战。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80-1805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