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80-1805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30·60”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带动了多行业的转型,也激发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技术创新活力。
伴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绿色金融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根据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的《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1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每年需要万亿元级的绿色投资,而政府财政资金只能负担其中的10%至15%,巨量的投资有赖于社会资本的参与,这为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借力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正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趋势。“从政策的角度看,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中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有望持续快速增长。”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兼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孙蕊表示,利用金融科技,传统和新兴产业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家气候目标。“作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金融科技将在支持绿色金融更加高效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金融管理部门也把金融支持碳中和列为2021年的重点工作,并把科技创新作为优先事项。”
助力绿色识别与风险管理
随着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和规模持续扩大,金融科技在绿色识别、风险管理、环境气候效益测算、信用评价等许多绿色金融发展领域都可提供降本增效、准确高效的技术和服务。
以绿色识别领域为例。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过去,中国绿色金融的主要业务集中在支持绿色基础设施项目,比如光伏、风能、地铁、轻轨、污水处理等绿色项目。未来的绿色金融业务,必须支持绿色小微、绿色农业、绿色消费、绿色建筑,要在计量几乎所有经济活动的碳排放、碳足迹的基础上开展。对这些主体、项目和产品进行绿色识别的难度很大。这就需要大数据、物联网、AI、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为绿色金融赋能。”
他解释,如果没有有效的识别工具,就会导致“洗绿”的风险,一旦如此,绿色金融市场可能会失去信誉,也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这就需要形成完整的数据搜集、评估和量化的指标体系,基于大量数据来进行分析,并将其整合为金融机构可以使用的信息。通过大数据、物联网、AI、卫星数据等等工具和方法,可以让识别绿色经济活动,包括主体、项目、消费类型、生产过程成为可能,把识别的过程从高成本变成低成本。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刘嘉龙则着眼于金融科技如何帮助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开展风险识别问题。他表示,在风险识别方面,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手段,建立识别导致财务风险的环境因素,例如,人保财险在巨灾和极端天气领域开发的一些数据和产品;此外,还可以运用相关技术进行风险分析,以前景假设为前提,分析这些情况对企业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测算金融机构原有资产和未来增量资产在环境风险当中的风险敞口。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更好地为产品定价,或建立风险导向的决策机制和内部政策,例如降低高碳资产的持仓比例,对环境风险信息披露进行管理等。
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绿色金融业务不断发展,金融科技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根据《报告》,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正逐步延伸到ESG投资、碳交易、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绿色农业、绿色REITs等业务领域和应用场景。
例如,嘉实基金的“在中国构建全面、有效的ESG研究整合项目”就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科技手段,自主研发建立了一套本土化ESG评分系统,不仅与国际通用的ESG框架及标准接轨,还考虑和反映了中国市场现状和特点。
“当前,中国在践行ESG投资理念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即基础信息以及公司披露信息匮乏。”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ESG研究总监韩晓燕介绍,目前上市公司群体里只有25%左右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且其中的信息缺乏一致性,量化的指标比较匮乏。此外,这类报告的信息非常滞后,在投资决策层面上可用性较差。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中国的ESG投资将迎来资本市场的更多关注,其内涵也将逐步扩展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更广泛的领域,并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和投资框架接轨。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与低碳转型、绿色可持续相关的投资机遇,从而获取长期可持续收益。这都需要有更加本土化和细化的专题研究和数据支持。
对此,韩晓燕表示:“在中国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可以充分利用ESG信息,更全面和深入挖掘投资价值,帮助投资者获取更优质的可持续收益,达到投资收益与ESG绩效的双赢。”
浙江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黄丁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ESG领域,在碳核算以及碳金融产品等方面,金融科技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碳排污权以及相关衍生品的登记、估值、定价方面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此外,在投融资对接方面,特别是在技术和金融对接、促进整个绿色金融产业化方面,金融科技可以更好发力。
专家建议:“技术创新可帮助企业准确高效地开展碳盘查,完成碳排放配额履约清缴,加强碳资产管理交易,利用碳市场的价格信号,推动绿色投资和低碳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