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80-1805
近期,不少银行升级了养老金融战略,从存贷、理财、健康、服务等多个维度,打造针对“银发人群”的专属服务体系。对于大型银行集团来说,整合旗下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资源同时发力养老金融,也是大势所趋。
而在养老金融这条赛道上,多家银行此前已经给出方案。比如建设银行构建的“养老金融生态圈”;中信银行提出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享、老有所游”六大目标;中国银行建设“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以及6月16日同样在沪的上海农商行推出养老金融服务品牌——“安享心生活”,优化老年客群金融体验。
一位金融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泰康的高端养老社区200万的门槛在当时颇有争议,但也是满足老龄群体多层次需求的一种方式,只要回报和风险控制没问题,银行系子公司也愿意参与其中跟投。
近期,不少银行升级了养老金融战略,,打造针对“银发人群”的专属服务体系。视觉中国
这就意味着,交行旗下多个子公司共同参与养老产品供给,其中保险因为具有保障功能与理财和基金有所区别,那么养老理财和基金是否会形成竞争?
但不可否认的是,服务于养老需求的理财子公司产品早就在“货架”上了,目前的定位是“适合于养老人群投资的产品”。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和兴银理财都有类似产品。
对于如何改变客户的短期投资习惯,并兼顾流动性和收益率,交银施罗德基金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养老投资实际上贯穿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为了促使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一方面加强投资者教育,另一方面在产品布局上凸显长期特点。比如旗下两只养老产品,一只是一年期,还有一只是三年持有期的,通过最低持有期来降低赎回频率。对流动性要求比较高的客户,可以购买持有期一年的产品,对流动性要求低的客户,可以购买最低三年持有期的产品。
目前第二、第三支柱发展相对不足,第二支柱中的企业年金以大型企业客户为主,受制于经济承受能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入企业年金机会较小,迫使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建设更加急迫。备受各界关注的第三支柱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中。不过从大趋势看,作为重要补充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需求势必增加。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16日也表示:“银行业要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夯实政府管理决策定位。当前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发展还不均衡,与人口快速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p style="margin:0px auto 25px;padding:0px;color:#535353;font-family:"font-size:16px;white-space:normal;background-color:#FFFFFF;text-indent:2em;">他建议,为了助力银行业创新发展,可以将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作为现有一、二、三类银行账户以外的单独账户进行管理,支持全流程现代化,将商业银行提供个人投资工具,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管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