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理念逐步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切入点和“多边共识”。今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对外传递了我国将进一步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信号。
未来,绿色金融跨境合作如何发力?在第十四届陆家嘴(10.28 +0.59%,诊股)论坛上,多位国际金融专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Dilma ROUSSEFF(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
“多边的平台,包括新开发银行、区域开发银行、‘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国家的本币贸易协定等,对于恢复经济活力、促进更加平衡和包容的多极新秩序、践行多边主义,具有战略意义。这种新的架构,必须引导现有的流动性,以便能够以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规模和条件进行融资。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设施融资,以及促进能源转型和遵守各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气候减碳目标都非常重要。近期新开发银行成功发行了绿色债券,但是这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共同融资的战略,将其他的多边银行、区域开发银行、私人和公共投资联系在一起,建立一个强大的绿色融资的基础。”
Yuriko BACKES(卢森堡财政大臣)
“气候变化仍然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生存威胁,这一全球挑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解决,绿色转型、低碳转型就是典型的例子。到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预计需要125万亿美元。为了让世界能够如期完成这一目标,无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投资都必须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欧洲和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的交流也显得尤为重要。”
Mark TUCKER(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主席)
“绿色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的主题词,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主题词。上海有很大的机会,成为中国、亚洲乃至全球的绿色金融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互联互通非常重要。中国的绿色金融过去几年已经增长超过40%,中国也有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披露自己的ESG信息,但达成减碳目标仍然需要更多融资。”
Julie BECKER(卢森堡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卢森堡环保金融交易所创始人)
“想实现真正的转型,不能仅仅依赖绿色债券,需要有创新性,把大排放者带进可持续的路径。”
Aldo ROMANI(欧洲投资银行可持续发展基金主任)
“谈到欧洲在可持续金融方面的监管,首先就会谈到游戏规则。要让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服务可持续性。如果市场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可以识别资本放在哪里是最有效的,这就是核心的原则。资本可以自由地流动,就可以把钱用在刀刃上,放在全世界最需要这笔钱的地方,以辅助绿色转型。”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80-1805
微信公众号